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创建不易 光大更难

创建不易 光大更难

2024-05-06 14:14:30| 来源: 网络整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的十余年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海外汉学丛书”翻译出版了世界各国汉学家著作二十余种。我曾担任这套丛书中十余种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著作的编辑,值此丛书出版重启之时,回顾这套丛书的出版经过,对于编辑出版类似图书是有借鉴意义的。

    近代以来,以研究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汉学”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特定名称。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加强,国际上汉学研究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成果丰硕的汉学家和不少堪称学术经典的汉学研究著作。海外汉学家凭藉他们的优势,运用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在著作中或提供了为中国学者不曾发现的新材料,或解决了中国学者尚未明确的学术疑案,从而促进了对中华文明的认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海外汉学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为中国学者所了解。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学术交流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因此,上海古籍社也把翻译、出版海外汉学著作列为其出版重点。早在80年代初期,上海古籍社就出版了《海外红学论集》《金瓶梅西方论文集》等著作,并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英国学者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于是,上海古籍社产生了编辑出版一套海外汉学丛书的想法,以集中展示海外汉学研究的成果。

    当时,上海古籍社设六个编辑室,其中三个为文学编辑室,分别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和普及图书的编辑出版,其他三个编辑室分别从事历史、哲学和工具书的编辑出版。社里把“海外汉学丛书”的策划、统筹任务交给当时负责古典文学研究著作编辑出版的第二编辑室主任王镇远。王镇远师从王运熙先生,1982年从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即来上海古籍社工作,他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面造诣较深,又擅英文,对海外汉学研究著作的出版有相当的热情。在时任上海古籍社总编辑钱伯城的建议下,邀请时任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的学者王元化出任这套丛书主编。

    在听取专家意见后,社里决定“海外汉学丛书”的范围包括各国汉学家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科技等诸多方面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著述。我们首先请熟悉的学者开列书单。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葛剑雄博士是从事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学者,推荐了美国著名华裔历史学家何炳棣出版于1959年的成名作《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是书至今还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何炳棣在他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对这部著作的撰写与出版后的反响有生动的记叙,这部著作的出版奠定了他在国际汉学界的大师地位。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邵毅平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推荐了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小尾郊一的名著《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和自然观》。是书以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为研究中心,广泛探讨了这一时期文学中所表现的人的自我意识与审美意识的觉醒,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与技巧的进步。这本书写定于1962年,至1987年在日本已印行四版,对中国文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德国汉学家顾彬其实是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起步的,他的成名作《空山——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写于1981年,是他在西柏林自由大学获取教授资格的论文,是继小尾郊一这部著作后有影响的同一论题专著。尽管顾彬在书中认为小尾论述的重点在六朝,材料充实却分析不够,而他的著作从先秦论述到唐代,且重在理论分析,但其著作明显借鉴过小尾郊一的这部著作。当时以撰写出版《禅宗与中国文化》而声名鹊起的青年学者葛兆光推荐了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的名著《通向禅学之路》。加拿大华裔学者叶嘉莹1986年秋应南开大学之聘利用休假期间来讲学,为研究生开设海外学人有关中国古典文学英文著作导读课程,选用美籍华裔学者高友工、梅祖麟合撰的三篇运用结构主义理论研究唐诗的论文《杜甫的〈秋兴〉——语言学批评的实践》《唐诗的句法、用字与意象》《唐诗的语意、隐喻和典故》为教材,并让学生译为中文,合为一书,取名为《唐诗的魅力之源》,推荐给我社出版。经我审读后,定名为《唐诗的魅力:诗语的结构主义批评》。于是,“海外汉学丛书”首批推出了上述4种。

    “海外汉学丛书”首批推出后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如《唐诗的魅力:诗语的结构主义批评》一书中提到的诗歌的意象等概念,很快成为国内唐诗学界的热门话题。我们马上扩大选题,积极组稿。美国哈佛大学特级讲座教授斯蒂芬·欧文(宇文所安)当时虽已出版了《初唐诗》《盛唐诗》等著作,但并不为国内学者和读者所熟知。1988年,我社《中华文史论丛》的年轻编辑郑学勤随总编辑钱伯城参加北京国际书展,在哈佛大学出版社摊位上翻到1986年刚出版的斯蒂芬·欧文著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观》,就鼓动钱先生为出版社资料室买了一本,他把此书推荐给王镇远,并自荐担任译者。当时,郑学勤花了四个星期的业余时间译完此书。该书视野宽广,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西方文学作了深广的比较,从而探讨回忆这种人类共有的心理活动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功用。作者运用西方美学理论来分析回忆在审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中西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各自的特点着手,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它们在理解具体文学现象中所起的作用。因此,这既是一部美学著作,又是一部比较文学著作。《追忆》一书出版后,斯蒂芬·欧文乃至宇文所安的名字在国内学界和读者中不胫而走,他的勤奋和多产也使他在国际汉学界声誉卓著。近年三联书店推出“宇文所安作品系列”,销售过万册,成了学术著作中的畅销书,其中收入的《追忆》就是上海古籍社出版的译本。

    自1989年推出首批四种著作以来,十年间这套丛书出版二十余种。汉学家分布国度和研究内容的广泛,是这套丛书的显明特色。二十余种著作的作者,来自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其中以日本最多,有十余种。这种分布也大致反映了海外汉学研究者分布的概况。从研究内容来看,二十余种著作中以文学研究最多,有十余种,其次是研究中国历史、宗教和哲学的,如《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道教》《中国和基督教》等等,从中也可大致看出海外汉学家的研究兴趣和重点所在。

    提倡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和富于创见的研究精神,是“海外汉学丛书”的宗旨,也是这套丛书入选的标准。因此,丛书入选著作中既有不少经典之作,又有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汉学研究力作。这些著作虽然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各有不同,但都体现出材料翔实和观点新颖的特点,可以为国内学术界和知识界借鉴。如法国学者谢和耐的《中国和基督教》一书以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后的境遇为线索,描绘中西方哲学、宗教思想的碰撞,基督教与儒、佛、道的冲突,科学与宗教的矛盾等等,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提供了许多史料。该书于1982年出版后,已有意大利、德、英文译本,在国际汉学界影响很大。

    译者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对海外汉学研究成果的借鉴。“海外汉学丛书”的译者,大多是活跃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有较高学术造诣又兼擅外语的专业研究者。如《通向禅学之路》的译者是葛兆光,《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的译者是葛剑雄,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的名著《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的译者之一田大畏也是国内著名翻译家。译者们不仅以流畅文笔传达出原著韵味,而且凭借自己的学术素养为读者理解原著提供了帮助,不少译者序包括许多著名学者为中译本写的序(如古典文学专家章培恒先生为《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和自然观》写的中译本序)本身就是一篇精要的论文。

    本世纪以来,由于出版计划调整,“海外汉学丛书”一直未有新品推出,但上海古籍出版社还是持续出版了一批海外汉学专题译丛,如“早期中国研究丛书”、“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日本宋学研究六人集”等;或从海外知名出版社直接引进汉学丛书如“剑桥中华文史丛刊”;同时新推出了综合性的“域外汉学名著译丛”。然而,这些书在学界的影响都不如“海外汉学丛书”,同时,学界也有重版“海外汉学丛书”经典著作和重启“海外汉学丛书”的呼吁。为此,上海古籍社决定重新启动“海外汉学丛书”的编辑和出版,一方面推出新品种,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汉学讲座教授艾朗诺所著《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另一方面,把已出的原未收入“海外汉学丛书”的汉学名著译本纳入,如法国谢和耐的《中国人的智慧》、洪业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等;同时重版已出的品种,如《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和自然观》,以扩大规模与影响。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