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顾明远:对教育本质和价值观的再认识

顾明远:对教育本质和价值观的再认识

2024-05-06 11:41:44| 来源: 网络整理

因此,教育不是抽象地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不是抽象地培养人,而是结合具体的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进行的。所以,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就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总是以他们的意志来教育他的臣民。因而强调了教育的功能性,教育的本体性就被忽略了。

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在消灭阶级的过程中,就要为全体公民提供普遍的教育。这就为每个个体的生命发展提供了条件,教育的本体性就凸现出来。但教育的本体性和功能性是不可分的。教育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教育要培养下一代适应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因而教育也就被赋予了社会的功能。当然个性发展是基础,没有个体的发展,也谈不上为社会服务。我认为,如果从生命发展的视角来说,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对个体来说,提高生命质量,就是个体通过教育,提高生存能力,从而生活得有尊严和幸福;提升生命价值,就是个体通过教育,提高了思想品德和才能,从而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在人类社会中,孤立的人生价值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怎样理解教育价值观?

可见,教育的本体性和功能性是不可分的。但是对于教育功能,各个群体、个人又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研究教育本质,就不能不研究教育的价值观。从国家、社会、政府、学校、家庭来说,都有不同教育价值观。国家持国家主义教育价值观、社会持经济主教育价值观、政府持绩效主义教育价值观、学校持荣誉主义教育价值观、家庭持个人主义教育价值观。我们的教育改革也有着多种教育价值取向。因此教育价值观是多元的。

如何把多元的教育价值观平衡而统一到教育本体性上来,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要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上来。未来教育 应以“为人民服务”,培养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人才为我国的主流教育价值观。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总有一个主流的教育价值观。我认为,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有一个主要的教育价值观,就是集体主义教育价值观。《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就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教育价值观,它把个人与家庭、国家,甚至整体世界的利益统一起来。

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应该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就是总书记说的“以人民为中心”、“奉献祖国”。这个教育价值观体现在教育方针上: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前提下,社会各机构团体、各类学校、各个家庭都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如科研机构持精英主义价值取向、工农业生产单位持技术主义价值取向、文艺团体持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等。家庭也可能因各自环境条件持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核心的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取得平衡。

目前的问题是许多学校、教育机构和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偏离了核心教育价值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经济主义等教育价值观占了上风,结果受害的首先是学生,长远来说,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以及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在教育价值观方面还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

一是,民主主义教育价值观与英才主义教育价值观的矛盾。民主主义教育价值观主张教育公平,使人人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英才主义教育价值观主张选拔性教育,更早地发现人才,培养英才。最近就有人说,我们讲教育公平太多了,妨碍了英才教育。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教育公平与英才教育是矛盾的统一。一方面,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但天赋的差异也是可以经过教育和个人的努力来弥补的;另一方面,人的天赋不一定在幼年就显现出来,往往要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通过教育才逐渐显现出来。天才是要在普及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正如鲁迅说的,要想有好花,先要有好的泥土。

二是,知识主义教育价值观与能力主义教育价值观的矛盾。培养人才是知识学得越多、越早越好,还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早已解决。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教育实验、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法,都强调发展能力的重要。但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处处表现出知识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忽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小学化、学校的应试教育、校外培训机构的知识培训、考试评价制度等无不表现出重知识传递轻能力培养的知识主义价值取向。甚至现在提倡信息技术进课堂,也只是围绕传授知识转。知识是重要的,知识是基础。但知识要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当今是创新的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我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该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思维改变世界。乔布斯改变世界,就是因为他发明了个人电脑;马云改变了商业模式,这都是思维的变化。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10年以前谁能想到今天一部手机能走遍天下。只有具有创造思维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活动都要考虑能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三是,技术主义教育价值观与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的矛盾。今天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信息技术必然会引起教育的变革。教育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习的空间变宽了、教育的内容变了、教学的方式变了、教师的角色变了。因而人们对未来教育充满了技术主义教育价值取向。

人们对未来教育充满技术主义教育取向,认为技术能够改变教育的一切,甚至颠覆学校制度。但是未来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不会变。教育要塑造人的心灵,要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高尚品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这种人文主义教育不会变。这次抗疫战斗更凸显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我认为,对未来教育考虑的逻辑起点要避免技术至上主义倾向。毫无疑问,教育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但是,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不仅技术在变、社会也在变。世界充满着种种矛盾,政治动荡变幻、经济的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处处都在促使教育的变革。

因此,考虑未来教育不能光从技术着眼,要从未来时代的发展着眼,从人类未来发展着眼。技术主义教育观与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是能够取得价值平衡的。中国教育的传统历来重视德才兼备。一个人有了高尚的品德,才能把技术用在有益于人类的发展上。教师应该充满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有理想信念、扎实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精神的人才。

学校不会消亡。学校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学习不是个人孤立,是要在群体环境中共同学习。教师不会消失。正如习总书记说的,“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人是要靠人来培养的,不可能由机器来培养。

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广泛性、直感性、 虚拟性、个性性、互通性。不只是用来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互通、互联、共享。这次停课不停学,给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契机。学校和教师创造了不少经验,值得总结。总之,在教育的本质和教育价值观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当前教育尤其要注意,人类的生存条件。教育要为人类发展服务,但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当前,人类已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威胁着地球上的生命。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呼吁教育必须发挥关键作用。重新思考人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通过教育来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大会发布“教育的未来”的倡议。作为背景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研究发布《学会融入世界: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报告,提出七个方面的教育宣言,勾勒出2050年的教育。呼吁教育必须发挥关键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了解世界到采取行动,再到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实现教育范式的根本转变。

作者顾明远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本文是作者于2021年7月18日在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的2021年新时代“成长中的教育家”暑期高级研修班所作主旨报告,研修主题:教育家的素养与能力提升。文中内容是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