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张桂光《荧晖阁丛稿》集评

张桂光《荧晖阁丛稿》集评

2024-05-06 01:51:21| 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张桂光《荧晖阁丛稿》集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书协主席张桂光所著《荧晖阁丛稿》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及盛评。该书90万字,汇集了张桂光先生几十年的学习、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古文字学、书法、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库》立项编印。《荧晖阁丛稿》一书的编写出版以及书中论述、观点、故事开讲,获得了广泛好评。为此,编者整理了部分专家、学者对该书的评论(按收到函件时间排序),以飨读者。

《荧晖阁丛稿》 张桂光 著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张桂光书法作品集》序言

□陈永正

桂光在广东书协主席的位置上,一再强调自己是位业余书法家,他虽然热爱书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中国古文字学方面。他出任主席时,我曾表示惋惜,因为他还承担着国家科研重点项目,社会公职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桂光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天赋甚高,勤奋好学,很早就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其父雅爱古典诗文,尤钟情于颜体书法。桂光少时随父习书,即从《麻姑仙坛记》入手,复借谭延闿《枯树赋》以体味颜楷的使转顿挫,并以钱南园《施芳谷寿序》增其文气,故其行笔利落自然,骨架开张而气度儒雅,与时下某些习颜者或描头画角了无生气,或按顿过甚恶札霸戾的情况有本质的差别。

桂光书法基本格局的形成,当在师从朱庸斋先生以后。我和桂光同学于分春馆中,桂光除了与同门一起研习词学外,还经常私下向老师请教有关书法的问题,他对朱师点画精微、气度闲雅的小楷尤为心折,由此上溯锺、王,旁参赵、文。桂光小楷朗润秀逸,与朱师的萧散淡雅异趣,既传师门薪火,又呈现其个人面目。

桂光用力最勤,最能表达其性情的是行草。1961年冬,桂光持朱师介绍函,敲开泰华楼大门,开始了与李曲斋先生30多年的师生情缘。在李先生指导下,对宋高宗《千字文》做了认真的临摹学习,并于1964年以行书条幅入选省展,年仅16岁,已在书坛上崭露头角;1973年,桂光在省展中又以行书条幅令观众注目,其体格于宋高宗之外,还略显黄山谷、赵孟頫的端倪。尔后,桂光的行草亦更趋成熟老练、更多变化,小字参董、大字参颜,还有李北海、李应祯等,取法多方,颇能以雅健清新、自然流美的面目示人。

1978年是我和桂光人生转折的重要年头。这一年,我们考上了中山大学古文字学专业,成为容庚、商承祚二老的研究生,再次成为同门,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学术研究生涯。桂光在取得古文字学重大成果的同时,还在古文字领域为书法研究创作拓展出大片空间。桂光早期致力于对容老沉着稳健一路金文的研习,近十年来,在编写《商周金文摹释总集》时,对16000多件铜器铭文的揣摩研究,逐渐形成以结体宽舒、行笔流畅、气定神闲为特色的风格。桂光之于秦隶,是在商老的篆笔为主的早期秦隶写法基础上,加入中后期秦隶日渐增多的隶、草元素,以彰显篆、隶、草并见的秦隶特色。言恭达先生称:“桂光同商老的秦隶又不一样,他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审美理想进入到自己艺术风格的创新。”讲的就是这一情形。此外,桂光有机缘见到大量容商二老未及见的刻款金文及战国的盟书、简帛,也为师门血脉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桂光凭着对这些材料的文字学研究和他的书法功力与悟性,创作了不少迈越时流的作品,诚如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原副主任兼秘书长高庆春先生所言:“我看了桂光本人创作的楚简和马王堆帛书风格类的作品,这些东西从他的学术角度能深入进行研究挖掘……张桂光先生在这方面无论是临还是创都做了很多,对年轻人有很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

桂光在成长过程中,还受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就是朱、李两师的豁达大度,能据他所遇到的问题,介绍他向相关前辈请益,使桂光有机会接触各派宗师,了解各家法门,对岭南书法的传承守望打下很好的基础。

林直勉开创、吴子复传扬的岭南隶法,论者以为“开数百年隶法之新面貌”,准确地说,应是在汉隶式微数百年之后,重新找到发掘与弘扬的路径和方法。桂光有幸得朱师函介,向子复先生请益,还与林派重要传人张奔云父子有密切交往,故得通晓其家法。20世纪90年代后,传统汉隶受流行书风冲击已变得面目全非,今日正本清源,正是岭南隶法的用武之时,桂光虽非专攻汉隶,然其书作足证其对隶法理解之纯正,当可为汉隶的传承发挥积极作用。

章草自宋克后几成绝响。至顺德罗惇曧兄弟及番禺王薳出,才重放异彩。罗氏兄弟传人陈荆鸿、王氏传人莫仲予,与西关二斋皆为好友,故桂光于二氏书作均有涉猎,小字条幅多取潇洒见长的秋斋草法,大字对联则每效厚重见长的罗氏兄弟;作为自家特色,则重在表现行书意态,字字独立而讲求气势相连,加上大小字相间,颇能给人一种灵动自然的感觉。

康有为倡言碑学,亦岭南一大亮点。桂光向少摹习北碑,碑体自非其所长,然偶作尝试,亦自可观。如“磨盘山古杜鹃”之仿摩崖,“纪念容老诞辰120周年联”之效《始平公》均能中规中矩,至“爨宝子”字集联,则似与吴派写法及秦派写法略有区别,也算是有益的尝试。

书法作品能否传世,也许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作者个人的道德品质,二是知识修养,三是审美认知,四是艺术技巧,五是社会成就。我相信,桂光是以此为方向严格要求自己的,也希望他的书法作品能永为世范。

展开全文

《张桂光书法作品集》序言

□陈永正

桂光在广东书协主席的位置上,一再强调自己是位业余书法家,他虽然热爱书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中国古文字学方面。他出任主席时,我曾表示惋惜,因为他还承担着国家科研重点项目,社会公职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桂光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天赋甚高,勤奋好学,很早就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其父雅爱古典诗文,尤钟情于颜体书法。桂光少时随父习书,即从《麻姑仙坛记》入手,复借谭延闿《枯树赋》以体味颜楷的使转顿挫,并以钱南园《施芳谷寿序》增其文气,故其行笔利落自然,骨架开张而气度儒雅,与时下某些习颜者或描头画角了无生气,或按顿过甚恶札霸戾的情况有本质的差别。

桂光书法基本格局的形成,当在师从朱庸斋先生以后。我和桂光同学于分春馆中,桂光除了与同门一起研习词学外,还经常私下向老师请教有关书法的问题,他对朱师点画精微、气度闲雅的小楷尤为心折,由此上溯锺、王,旁参赵、文。桂光小楷朗润秀逸,与朱师的萧散淡雅异趣,既传师门薪火,又呈现其个人面目。

桂光用力最勤,最能表达其性情的是行草。1961年冬,桂光持朱师介绍函,敲开泰华楼大门,开始了与李曲斋先生30多年的师生情缘。在李先生指导下,对宋高宗《千字文》做了认真的临摹学习,并于1964年以行书条幅入选省展,年仅16岁,已在书坛上崭露头角;1973年,桂光在省展中又以行书条幅令观众注目,其体格于宋高宗之外,还略显黄山谷、赵孟頫的端倪。尔后,桂光的行草亦更趋成熟老练、更多变化,小字参董、大字参颜,还有李北海、李应祯等,取法多方,颇能以雅健清新、自然流美的面目示人。

1978年是我和桂光人生转折的重要年头。这一年,我们考上了中山大学古文字学专业,成为容庚、商承祚二老的研究生,再次成为同门,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学术研究生涯。桂光在取得古文字学重大成果的同时,还在古文字领域为书法研究创作拓展出大片空间。桂光早期致力于对容老沉着稳健一路金文的研习,近十年来,在编写《商周金文摹释总集》时,对16000多件铜器铭文的揣摩研究,逐渐形成以结体宽舒、行笔流畅、气定神闲为特色的风格。桂光之于秦隶,是在商老的篆笔为主的早期秦隶写法基础上,加入中后期秦隶日渐增多的隶、草元素,以彰显篆、隶、草并见的秦隶特色。言恭达先生称:“桂光同商老的秦隶又不一样,他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审美理想进入到自己艺术风格的创新。”讲的就是这一情形。此外,桂光有机缘见到大量容商二老未及见的刻款金文及战国的盟书、简帛,也为师门血脉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桂光凭着对这些材料的文字学研究和他的书法功力与悟性,创作了不少迈越时流的作品,诚如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原副主任兼秘书长高庆春先生所言:“我看了桂光本人创作的楚简和马王堆帛书风格类的作品,这些东西从他的学术角度能深入进行研究挖掘……张桂光先生在这方面无论是临还是创都做了很多,对年轻人有很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

桂光在成长过程中,还受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就是朱、李两师的豁达大度,能据他所遇到的问题,介绍他向相关前辈请益,使桂光有机会接触各派宗师,了解各家法门,对岭南书法的传承守望打下很好的基础。

林直勉开创、吴子复传扬的岭南隶法,论者以为“开数百年隶法之新面貌”,准确地说,应是在汉隶式微数百年之后,重新找到发掘与弘扬的路径和方法。桂光有幸得朱师函介,向子复先生请益,还与林派重要传人张奔云父子有密切交往,故得通晓其家法。20世纪90年代后,传统汉隶受流行书风冲击已变得面目全非,今日正本清源,正是岭南隶法的用武之时,桂光虽非专攻汉隶,然其书作足证其对隶法理解之纯正,当可为汉隶的传承发挥积极作用。

章草自宋克后几成绝响。至顺德罗惇曧兄弟及番禺王薳出,才重放异彩。罗氏兄弟传人陈荆鸿、王氏传人莫仲予,与西关二斋皆为好友,故桂光于二氏书作均有涉猎,小字条幅多取潇洒见长的秋斋草法,大字对联则每效厚重见长的罗氏兄弟;作为自家特色,则重在表现行书意态,字字独立而讲求气势相连,加上大小字相间,颇能给人一种灵动自然的感觉。

康有为倡言碑学,亦岭南一大亮点。桂光向少摹习北碑,碑体自非其所长,然偶作尝试,亦自可观。如“磨盘山古杜鹃”之仿摩崖,“纪念容老诞辰120周年联”之效《始平公》均能中规中矩,至“爨宝子”字集联,则似与吴派写法及秦派写法略有区别,也算是有益的尝试。

书法作品能否传世,也许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作者个人的道德品质,二是知识修养,三是审美认知,四是艺术技巧,五是社会成就。我相信,桂光是以此为方向严格要求自己的,也希望他的书法作品能永为世范。

连日拜读大著,大获教益。古文字方面屡有创见,固属珍贵,然为本分,而“业外旁支”之谈俗文字学、方言学,则更见功力,非一般语言学人如弟者所能为也,尤感佩服。其他内容,如对当代书法的意见,足以发人深省。

《书坛旧忆》谈及吴三立先生,甚感亲切,因此公乃弟就职之平远县文化名人,声名如雷贯耳,弟来穗时,首往拜谒,执弟子礼,承多指教并赐墨宝。彼为潘老老友,故被聘为弟之硕士论文评审委员,是乃弟之业师也。

又及:如此精装之皇皇巨著定价仅98元,似有悖当今图书市场行情,诚令人不解,岂不乏出版基金补贴乎?拙作《启功评述集稿》,一簿册耳,商务亦标价同大著,此京、粤图书成本之异乎?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董琨

张桂光先生与陈永正先生等是容庚、商承祚二老所带的最后一届研究生,相当于关门弟子。

张先生的学术“论文集”《荧晖阁丛稿》最新付梓问世了,先生治学之精、之深、之严谨,全部体现在他的这些文稿里,这足以引人仰之不已。书法篆刻对张先生而言,确实是他教学、科研之余的娱乐,他的书法纯然学人手笔,初看平淡,细看依然平淡,但这种平淡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内在的活力在静态中潜行游弋,不事华藻而韵味宛然。

——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今日美术馆流行书风·印风艺委会委员白爽

感谢惠赠大著,捧卷拜读,很是感佩。大作出版,很有意义,这是您古文字学学术生涯的鉴证,亦为书法事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您为岭南书法繁荣尽心竭力,为中国书法发展鼓劲加油。您反复强调书法传统文化要走向人民大众,走入千家万户,书法创新要以文字为载体,对汉字结构与演变有深入认识等,这对书坛当下传承弘扬、守正创新之路,很有启发。

相信在您及各位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书法事业一定会有更好的明天。

——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

收到张桂光先生的《荧晖阁丛稿》。这是您多年学术成就短篇文章的精选与汇编,在以前读您论著、纂集的基础上,进一步看到了您的不懈努力、眼光与追求。

您师从中山大学容、商二老,又幸遇几位难得的名师,加上自己的执着与天赋,做出了很多成就。您是一位在中国文字学上学养丰厚、十分全面的学者:不仅商周古文字承继老师,也梳理了文字发展史,做了出土文字整理与纂集。更为难得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诗词、书法、篆刻、摹写等既是素养又为技艺的领域,您都有创获,同时还在理论探讨和汉字教育上做出了成绩。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各个方面无所不至且无缝衔接,让人敬佩。

这些年,在对待社会上很多有关书法和文字不妥不端和违德失范的问题上,也和您有多次交流。您持身端正,敢于面对问题的实质,批评有理有据,也是很难得的。

衷心祝贺《荧晖阁丛稿》的出版,盼您有更多成果面世,向您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

赐赠《荧晖阁丛稿》已收到,至为感谢!兄之大作往往见解独到,论证令人信服,曩读大作,多获教益!今汇集于丛稿,便于随时学习;诗文书法,更展现吾兄风采!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讲席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

收到先生《荧晖阁丛稿》大著,十分欣喜,待细读学习。兄人正品高学丰艺妙,可谓当今书界难得的大才也!

——中国书协顾问言恭达

大著《荧晖阁丛稿》收悉。皇皇巨著,胜意纷呈。大家书法,望尘莫及。可敬可佩,可喜可贺!

——中国钱币博物馆原馆长、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黄锡全

惠赐大作《荧晖阁丛稿》收到,细细拜读,慢慢品味。谢谢!人好、字好、学问好,向我心目中的“三好先生”致敬。

——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守奎

惠赠大著及墨宝拜受,不胜感激!您成果累累,学富博通,深为佩服!您的甲骨文书法,字正笔遒,堪称斯界楷模!今得大幅,真乃一大乐事也!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甲骨学首席教授宋镇豪

所赐大著《荧晖阁丛稿》已收到了,正拜读。先生是当代有真才实学又具有通才的教授,现在已十分少见。先生对甲骨、金文之研究,特别在古文字的考释方面,功力之深,更为书界中人所鲜及。诗词修养及书法、篆刻创作,虽为余事,亦颇可观,非无学而仅有技巧者之可比也。

下次去广州,定当拜访求教。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

看到您的《荧晖阁丛稿》,这既是一本厚重的学术文集,又是一本较为全面呈现您书法艺术、学术生涯的小型文库,为了解、研究您提供了通道。您谦逊与高阔的品格,亦如您的荧晖阁,永远灿若明月!向您致敬、学习!

——中国书协原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陈洪武

《荧晖阁丛稿》重沉沉,老邹捧读用真心。艰深枯涩古文字,世上难逢几知音。先生早入分春馆,书法诗词厚筑基。自入容、商帷幕后,灵根慧茎发春枝。金文甲骨僻而奇,费劲劳神头亦白。学界惊呼巨著成,先生不改清高格。士人岂有不诗词,学术兼通分叔伯。偶露峥嵘佳句来,赫然班列风骚客。广东书脉久承传,当代荣光诚卓荦。负重前行数几家,排兵布阵临衡岳。邪风戾气乱书坛,每见先生批且驳。文化旌旗高举处,创新守正雄而朴。先生振铎已多年,白云山下一壶悬。玄机妙理不在字,慈航渡劫力擎天。几回掩卷喟然叹,盛世能求几圣贤?《丛稿》荧晖光万里,先生学术有真诠!

——深圳市书协顾问、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邹炯文

《荧晖阁丛稿》是一个综合多元的结构。张桂光教授合古文字学家、博雅之士、书法家三位于一体。首位当然是文字学的贡献,读来每有得悟之喜。如果说辨识一个字的意义不亚于发现一座星球,而张教授对“人”部与“卩”部的分辨,则是辨识一个星系的硕果。张教授是岭南人,其学识、文章深具岭南色彩,又兼有时代特征。他在20世纪60年代,即得到当时被边缘化的岭南名士朱庸斋、李曲斋等先生的教益,打下旧学根基;恢复高考后当容庚、商承祚二大家的研究生,终成其精深之学。这样的知识结构,使其对书法的理解转深一层。中医有“齿为骨之余”一说,骨头缺钙牙齿就不会好。套用这句话,张教授的书法可说是“书为学之余”,强调书法的大本大源,而警惕其流于末技。这在当今书坛可谓空谷足音。

——资深媒体人、文史学者罗韬

沚曰:劝出书,我的功劳大!

——中山大学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陈永正

张桂光作品欣赏

张桂光 篆书对联 唯冀千霜寿 不争一日长

136.3cm×34cm×2 2009年

张桂光 楷书奇石中堂

196cm×116cm 2010年

张桂光 楷书《广东古文字学者的书法》手卷

33cm×244cm 2013年

作者简介

张桂光广东南海人,1948年出生。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第三、四、五、六届理事;广东省书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三、四届副主席,第五、六届主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

书法作品自1964年开始参加广东省书法展,1984年开始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并被收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等作品集;在《中国书法》《中国语文》《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汉字学简论》《书法教程》《荧晖阁丛稿》等多部著作;主编出版《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商周金文辞类纂》等大型书籍。

来源:2023年第48期《书法报·书画天地》

责编:谢 潇

欢迎订阅

2024年度《书法报·书画天地》

2024

点击图片 开始订阅

《书法报·书画天地》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62

编辑部热线:027-8678033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