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梯玛神歌最古老,最生动是哭嫁歌

梯玛神歌最古老,最生动是哭嫁歌

2024-05-03 17:46:19| 来源: 网络整理

龙山县城,据说在湘西各县之中建设得最为漂亮,街道宽阔,路灯整齐,酒店宾馆也都有一定规模,在城市化程度上的确较一般杂乱的县城有所不同。但我对这县城的景观并无多大兴趣,而一心只想找土家的“溜子王”田隆信。这位湘西边陲的老人,将土家的器乐打到了美国、波兰、前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风靡西方世界;其作品被中央音乐学院收入《中国民间乐典》;姓名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音乐家音乐人才辞典》,实在是地方上的传奇人物。

 

如同前面所说,湘西之地甚小,地方上的著名人物几乎妇孺皆知,经两位朋友肖剑和彭秀清的几个电话,就顺利约了田隆信先生见面。出生于1940年的田隆信先生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年过花甲的人,中等个子,穿一件棕色夹克外套,腰板挺直,走路健步如飞,思路清晰。我刚一开口,说想了解一下土家的民间音乐,他便如一本活字典,没看一眼资料,就给我一二三四条理清晰地讲起了土家族音乐的分类和特点。

 

土家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声乐中则包含了许多的音乐形式,在宗教音乐上,有梯玛神歌和摆手歌两大类。

 

梯玛神歌

 

梯玛是土家族的“土老司”,即土家巫师,是人神之间的沟通者。在土家拜神祭祖的过程中,全程由梯玛主持,他时舞时唱时跳时吟,而其所吟唱的敬神之歌,通称为“梯玛神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拜神祭祖、祈龙求雨、祈求子祠、结婚娱神、丧葬祭奠等;演唱的形式有独唱、合唱和对唱;唱腔则有高腔、平腔、悲腔之分,伴奏的乐器一般是牛角和木哨,因二者质地很硬,不易吹响,因此有“梯玛容易学,难吹翘牛角”之说。在杨国湘主编的土家山歌王、已逝保靖歌手田茂忠的《田茂忠山歌选》一书中,录有这位一生中创作和整理了两千多首土家歌曲的歌王的一首《梯玛盘歌》,内容为两名梯玛对答在“求子”路上的见闻(梯玛的巫祀,称作“做土菩萨”,完整的程序分敬家先、请神、交纸钱、赴扬州、求男求女、上天庭、赶白虎等十八道场次,一般为三天三夜。求男求女在第二天天亮前做,梯玛要讲丑话,唱丑歌,据传唯此才能应其所求),分为“盘菜”、“盘藤”、“盘树”、“盘肉”四部分,其中“盘菜”为:

 

问:什么出来大肚皮?

 

什么出来穿毛衣?

 

什么出来长杆吊?

 

什么出来干格闹?(方言,疤痕纽纽)

 

答:南瓜出来大肚皮,

 

冬瓜出来穿毛衣,

 

豇豆出来长杆吊.

 

苦瓜出来干格闹。

 

问:什么出来颈项小?

 

什么出来戴铁帽?

 

什么出来像大炮?

 

什么出来两头翘?

 

答:葫芦出来颈项小,

 

茄子出来戴铁帽,

 

丝瓜出来像大炮,

 

刀豆出来两头翘。

 

问:什么出来不怕刀?

 

什么出来不怕绹?

 

什么出来叶子大?

 

什么出来叶细丫?

 

答:韭菜出来不怕刀,

 

白菜出来不怕绹,

 

青菜出来叶子大,

 

茼蒿出来叶细丫。

 

这歌的内容非常近于民间小调,充满人间趣味,所问所答全都不离生活内容,可见这梯玛在求子路上的见闻也并不如何神秘,大抵都离不开人间烟火、蔬菜瓜果。

 

田隆信老师说,传统的梯玛神歌通常是在祭祀活动中演唱的,但现在经土家音乐人的改造,梯玛神歌的腔调常被用于土家舞蹈的背景音乐中,即以梯玛的吟诵来作为舞蹈的土家文化背景。如1983年,表现土家建屋置梁木的舞蹈《打梁耙》中,就移植了梯玛神歌。而后来我在龙山另一位民间艺术工作者刘能朴老师的家中,看他收藏的音像资料、龙山的土家歌舞晚会《毕兹卡神韵》,第一幕为《天》,表现的是土家人对天的崇拜以及与天斗的精神,开幕即为田隆信老师唱的“梯玛神歌”,唱词为刘能朴老师所写,曲调则由田隆信老师依据“梯玛神歌”的曲调整理而成,梯玛歌都是以土家语唱的,头两句译为汉语则为“天垮了用杈子撑起来,地塌了用钩子钩起来”,表现了土家人敢于与天斗、与地斗的禀性所在,而“天”是存在于土家人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的原始质朴的自然观和道德观中的一个神奇世界。

 

摆手歌

 

“摆手歌”在土家语中称“舍巴歌”,与梯玛神歌接近,是土家族在摆手活动中演唱的祭祀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人寿年丰的颂歌。歌曲内容有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农业生产、英雄故事等等,被称作土家的“民族史诗”。摆手歌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不少文人对摆手歌都有很多描述,清《永顺县志》上辑录的《竹枝词》就载有:“山叠绣屏屏绣多,滩头石鼓声声和,土王庙里人如海,每到新年摆手歌。”摆手歌有领唱、合唱等形式,锣鼓伴奏,边歌边舞,气氛热烈,一般人们跳什么动作,梯玛就用土家语领唱表现这些动作的内容,跟随在他后面的摆手队伍,则以整齐的“嗬嗬耶——嗬——喂”来应和(注:见滕久文先生等所著的《乡土教材·历史分册》)。

 

此外,土家山歌包含内容更是十分广泛。土家情歌是唱得比较多的,在龙山一带,又分为两种风格,北部以汉族为多,南部以少数民族为多,虽然两地都唱土家情歌,但在风格上则有所区别。此外,又有咚咚喹歌调,因用土家族吹管乐器“咚咚喹”吹奏曲调填词演唱而得名,其特点是曲调活泼轻快,音程级进平稳,多数是一个乐句或由一个乐句的反复构成,主词少,衬词多,其内容一般反映儿童的生活,被称为土家儿歌,妇女儿童尤为喜爱。另外还有锣鼓歌、劳动号子等等。

 

哭嫁歌

 

土家音乐中最著名的则为哭嫁歌,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前哭唱的一种歌调。哭嫁的习俗主要是“哭”,但这种哭并不是简单地流泪或嚎啕,“哭”不仅有悦耳动听、感人肺腑的哭调,而且有传统成套的“哭词”。

 

“哭嫁”是土家族著名的婚姻习俗之一,

 

土家姑娘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哭嫁,

 

姑娘们常邀约悄悄躲在阁楼中学“哭”、

 

试“哭”,上山砍柴、溪边洗衣都不忘切磋“哭技”。

 

到得出嫁之时,无论远嫁近嫁,不管婚事美满不美满,都要“哭嫁”,多则一月两月,少则十天半月。风格上分“忧哭”和“喜哭”两种,前者“哭”自己嫁后的命运未卜,后者“哭”自己祝福称颂,以“哭”来告别闺阁生活,是土家姑娘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其所哭内容,从“哭祖公婆”到“哭爹娘”、“哭哥嫂”、“哭婶娘”、“哭姑姑”、“哭姐妹”,全都哭遍之后,上轿之前便要开骂,“骂媒人”、“骂接亲人”,之后再“骂别家人”,曲调种类繁多,“哭”的形式则又分独唱、对唱、伴唱等等.时而呜咽悲切,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放声长哭。如今这一风俗,在龙山、永顺、古丈保靖等县仍然传承着。

 

苗族也同样有“哭嫁”风俗,幼年时在苗区,大约六七岁年纪的时候,邻居有一家嫁女的,就在阁楼上“哭嫁”.我只记得大概的场景,新嫁娘眉毛拔得细细的,头帕缠得高高的,身上银饰叮叮当当亮亮闪闪的,在一群姐妹的围绕中,坐在阁楼上,哭别母亲。那本该热烈但却显得悲悲切切的场面,是那样的带着新鲜的蓝色和银色留在我的记忆里,但那也许是混杂着记忆与想象的场景,于曲调及唱词,我那时是既不懂,也不记得的。我虽然未得亲见土家族的“哭嫁”,不过后来去陈从仁伯父家,他放了一段由吉首大学艺术系表演的《土家哭嫁》录像给我看,虽然那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舞台作品,但其腔调,仍能让人感觉到不一样的韵味。而龙山的民间文化工作者刘能朴老师收集有龙山洗车河流域一带的《哭嫁歌》中的一段《哭爹娘》,以汉字记土家语的发音,译成汉语之后特别有意思。在此摘录如下:

 

我的爹啊,我的娘。

 

你们的眼睛都哭痛了,

 

我的眼睛都哭出血了。

 

早晓得这一天嘛,

 

你们把我生下时,

 

为什么不把我往水塘里泡了呢?

 

早晓得这一天嘛,

 

你们刚把我生下时,

 

为什么不把我往岩坎脚下埋了呢?

 

丢在水塘里,

 

还能起个水泡泡哩;

 

甩在岩坎下,

 

还能长蓬猪草哩。

 

这首《哭爹娘》,语言朴素生动,情深意切的同时,又让人为新娘子生动的比喻而忍俊不禁。土家人乐天知命,顺其自然,歌中以抱怨语气数落父母何以不将自己的生命尽早结束,以免受出嫁之日的生离之哭时,所说的“丢在水塘里还能起个水泡泡”、“甩在岩坎下还能长蓬猪草”乃寻常语气,平常说话,常用来指一样事物所做之后的效果,在歌中如此煞有介事地唱出来,实在是妙不可言。据刘能朴老师说,完整的《哭嫁歌》有洋洋数万行之长,这只是其中很短的一部分。而如今能够以土家语唱的人已经不多了,他所知道的在龙山一带,只有靛房镇坡脚乡多谷村的孙珍玉、联心村的田武翠和永明村的彭万姣几个人。

 

此外,我后来去古丈县的时候,古丈本地的学者伍秉纯先生赠我一本由他所主编的《中国歌谣集·湖南卷·古丈县资料本》,辑有一组完整的土家哭嫁歌,全都是汉语的译词,中间《骂媒人》一段,同样生动有趣:

 

豌豆开花荚对荚,

 

背时媒人想鞋袜,

 

穿我袜子烂脚杆,

 

穿我鞋子烂脚板。

 

板栗开花球对球,

 

背时媒人想猪头,

 

一个猪头十二斤,

 

屙血屙痢屙猪油。

 

你做媒人的想穿鞋,

 

树上的鸟儿你哄得来。

 

你做媒人的想喝酒,

 

山上的猴子你哄得走。

 

花言巧语几箩斗,

 

不愁钱粮不到手,

 

东家吃了西家走,

 

还比我家的癞皮狗,

 

岩窝板上栽韭菜,

 

背时的媒人绝八代。

 

此歌中,媒人简直被骂得狗血淋头,没有一点颜面和好处,可见姑娘的泼辣俏皮,恨媒人恨得咬牙切齿,异常真切。而这歌中,用的是民歌特有的比兴修辞,由豌豆开花引出媒人酬礼要鞋要袜,再由板栗开花引出民间习俗以猪头谢媒,真是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异常生动。我因未得亲见土家的哭嫁场面,不知道这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两月三月的新嫁娘,是不是会哭得眼肿鼻红、嗓子嘶哑、粉黛无色,水灵灵花朵一样的新娘难道就这样在一路吹打中狼狈上轿吗?

 

劳动号子

 

土家歌曲中,还有“劳动号子”,是一种直装伴随劳动歌唱的歌曲。湘西土家族居住地区,山高水急,多悬崖绝壁,在长期与自然的搏斗中产生了独特的坚毅粗犷的劳动号子,如表现酉水河上船工与急流恶浪进行搏斗的《酉水号子》,表现打岩工人撬岩的《岩工号子》以及表现伐木工人拖运木头的《木工号子》等等。其中,尤以酉水号子最为著名。酉水是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沅水的支流,发源于湖北省鹤峰西北部,流经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汇入沅水。它河谷狭窄,水势湍急,险滩频生,行驶于这条河上的船工,与险滩斗,与恶浪斗,发出了力的旋律—《酉水号子》。酉水号子分为“橹号子”、“浆号子”、“篙号子”、“牵号子”和“装卸号子”等等,演唱形式为一人领唱众人和,来回穿插,腔调高亢,雄健有力,湘西酉水流域四县不尽相同。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盈彩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40606号-1